請先登錄注冊 發新帖 |
jinliufu
|
但是這些,都只是一些個案,存在一些特殊的條件,并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學得來或者說都能用的,不存在普遍意義。 而從特勞特的“營銷就是一場戰爭”的觀點看來,競爭對手進行促銷時,我們就應該早有心理準備,非常坦然地接受這個事實,同時迎應對手采取更好的促銷。只是這個時候的企業促銷,與對手相比,更應該富含“動銷”的意義,而不是盲目的跟進,不是倉促的下決策,不是毫無想法地去實施。競爭對手促銷,我們不是不做,而是需要透徹地研究對手的促銷政策,從而采取一套有理有序有節的高超的應對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總結為:先定好促銷對策的位,后再采取更高—更高的利益吸引、更快—更快的采取行動、更強—更強的執行能力的“三更”政策。通過這“三更”政策(或者“三更”政策之一),打一場痛痛快快的促銷之戰! 競爭對手采取促銷政策,應該說很少有企業不予跟進的。因為跟進是找死的話,不跟進更是找死,還不如正面對待它,或許能變被動為主動。 十多年營銷生涯,確實也見到過競爭對手進行促銷,企業從容應對,不采取任何的應對式、反撲式促銷,而采用其它的方式來確保銷售不受損失。 如可口可樂公司的酷兒在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占主要優勢時,不降價、不促銷,而是盡快采取“角色行銷”的辦法來親近消費者和購買者(酷兒的消費者與購買者有時不一致),讓消費者一如既往地購買“酷兒”飲料;統一企業在面對競爭對手大量的促銷政策時,由于公司產品線非常之長,原來更多的是推出一些新產品(系列),如來一桶桶面、統一100大面餅方便面、麥香茶系列等等,來干擾消費者的視線,攪亂對手的促銷;藍帶啤酒由于當時的外資啤酒品牌的稀缺性反而在對手降價時與經銷商協同漲價,讓消費者憑自己對品牌的強烈認知來反擊對手……
#1樓
|
|
發帖時間:2011-10-27 |
查看數:
|
回復數: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