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liufu

  環顧目前的鑲嵌類翡翠,很少會選用昂貴的冰種翡翠去雕刻鑲嵌產品;即使是品牌商家,用豆種以下產品做鑲嵌的居多;其價格走跌或拍賣市場遇冷,也就屬于正常的現象。

  而深層次來說,就是市場對于翡翠價值的重新判斷。隨著珠寶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購買翡翠或白玉,要的是“天然出芙蓉”,雕琢越少越好,原石體積越大越好;雖然商家一直在鼓吹品牌價值與工藝價值,但這些所謂的“人為”價值對于普通菜鳥藏家來說,一來不容易分辨好壞,二來投資性價比不高,還是無法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不如收藏手鐲、玉環這些體積大、工藝少、瑕疵缺陷能一目了然的產品。

  嘉德秋季拍賣會本周落槌,珠寶拍賣專場上冷暖兩重天,*鐘表被眾人爭奪,鑲嵌類首飾卻是無人問津。*場25件鑲嵌類首飾,*后成交的只有5件,可謂不大不小的冷門。究其原因,選用翡翠原材料、群鑲技術制作是所有流拍珠寶的共同點。業內人士提醒珠寶收藏菜鳥,藏翡翠應從手鐲藏起,重質量不重品牌,雕琢越少、投資就越劃算。
 
  翡翠價格兩極分化發展

  在廣州市場上,鑲嵌類珠寶的慘淡場景也被多家商場復制,其中翡翠鑲嵌產品尤其如此,*與非*之間,絕對差異很小。記者走訪了天河城附近的多家商場,類似首飾多有5~8折的優惠。柜臺人員告訴我:“這還不是珠寶節的折扣,商場如果舉辦珠寶節,翡翠鑲嵌品3~4折的都有。”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類似珠寶價格的大幅度走軟?金鉆隨緣總經理張世柏先生介紹說:表面來看,2011年以后,珠寶價格兩極分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對于翡翠、白玉、田黃石來說,高端產品與中低端產品的價格越走越遠。同屬于A貨翡翠,做工大小相同,屬于*貨色的“冰種”與屬于中高檔貨色的“豆種”,價格差異可以達到5倍以上。

#1樓
發帖時間:2011-11-19   |   查看數:   |   回復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