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liufu

珠寶社區娛樂資訊


  *佳原著劇本:

  預測:林育賢、王國光、王莉雯(《翻滾吧!阿信》)

  提名:林育賢、王國光、王莉雯(《翻滾吧!阿信》),陳淑賢(《桃姐》),楊南倩、鄧勇星、秦海璐(微博)、葛文喆、席然(《到阜陽六百里》),張猛(《鋼的琴》)

  這四部提名*佳原著劇本的作品,都有著共同點,即與創作者的生活經歷有關或者是很生活化的作品,如《翻滾吧!阿信》,便是根據導演林育賢的哥哥的真實故事改編,而《鋼的琴》,在編導張猛的訪談中不難找到他的劇作來自于他的個人成長經歷的話語,《桃姐》則是以很平實的手法關注香港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主要競爭來自于《翻滾吧!阿信》與《桃姐》之間吧,如果說,《桃姐》是延續了許鞍華一貫的平平淡淡里的實在感(如《女人,四十》、《天水圍的日與夜》),那么,《翻滾吧!阿信》則是在較大的起伏轉折中講述一個較為勵志的故事。可能后者的勝算也較大一些。

  *佳改編劇本:

  預測:朱蘇進、述平、姜文、郭俊立(微博)、危笑、李不空(《讓子彈飛》)

  提名:朱蘇進、述平、姜文、郭俊立、危笑、李不空(《讓子彈飛》),張嘉佳、唐缺、馬洛杉、烏爾善(《刀見笑》),徐浩峰(《倭寇的蹤跡》)、張家魯、程孝澤(《轉山》)

  根據馬識途的《夜譚十記·盜官記》改編的《讓子彈飛》,在劇本上可以說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改編,這不僅是體現在如何將一個將近一百年前的故事改編的吸引到當下的觀眾,還體現出緊湊的節奏感、出色的起承轉合技巧等。一個對比是同樣由多位編劇創作的《刀見笑》,雖然其也注重于劇情內部的起承轉合與回應,但節奏感顯然不如《讓子彈飛》。

  又是一年金馬影展的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時,而金馬獎作為其中一部分將在本周六舉行頒獎典禮,誰將成為大贏家將會笑到*后也將會揭曉。如果沒有太大意外,則又將是一次臺灣本土電影的大聯歡。

  從今年的臺灣本土電影來看,應該說當年“超過世代”如魏德圣、林育賢等逐漸奠定了自己在本土電影里的地位,何況今年還有《雞排英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賽德克-巴萊(上)》、《賽德克·巴萊(下)》等四部本土電影的臺北票房陸續過億,表明了臺灣年輕觀眾對于本土電影的支持。而金馬獎本身也多多少少帶有激勵本土電影的意味,黃仁主編的《臺灣電影百年史話》中就直言“回顧金馬獎,*令人詬病的就是評審制度的不健*,觀念的偏差”。

  今年,金馬獎的主要獎項依然是由評審團選出,而本年度的評審團成員包括張艾嘉、陳勝昌、錢翔、瞿友寧(微博)、黃渤(微博)、黃文英、幾米、林奕華(微博)、郎祖筠、李滄東、李欣蕓、小野、彭浩翔(微博)、石昌杰、蔡國榮及蔡崇隆等十六位人士,其中臺灣本土電影相關人士超過十人。

  綜合類預測:

  *佳劇情片:

  預測:《賽德克-巴萊》

  提名:《賽德克·巴萊》、《讓子彈飛》、《桃姐》、《到阜陽六百里》、《鋼的琴》

  如果說,當年《海角七號》的成功,是一次著著實實的黑馬,而在金馬獎上敗北于陳可辛導演的《投名狀》,也是情有可原。今年魏德圣帶著多年夢想的《賽德克·巴萊》上下集歸來,影片還沒上映就已經成為了一起事件,甚至被將不看這部影片就是不愛臺灣給予了掛鉤,而臺灣總統府也首次出借北廣場舉辦首映禮,觀眾對于影片的評價也可以說是盛況空前,臺灣影評人藍祖蔚在影片上映前夕也陸續發表了“《賽德克·巴萊》的戲劇”、“《賽德克·巴萊》的聲音”、“《賽德克·巴萊》的戲劇”、“《賽德克·巴萊》:史詩工程”、“《賽德克·巴萊》:導演工程”、“《賽德克·巴萊》:薪火工程”等系列文章(微博)推介本片……

  影片上映后在臺灣本土所取得成績,上集接近2億新臺幣的票房收入便可見其盛況,即使是不大了解當年的霧社事件的歷史的年輕觀眾,也可能被影片的信仰、堅持等所打動,影片也當之無愧的成為了年度臺灣之作。

  雖然與《賽德克·巴萊》競爭*佳劇情片的,還有姜文的《讓子彈飛》、許鞍華的《桃姐》、張猛的《鋼的琴》,及鄧勇星的《到阜陽六百里》,但勝算*大的還是《賽德克·巴萊》,畢竟這是臺灣的金馬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姜文導演的《讓子彈飛》在內地約取得7億元的票房,但在臺北地區其*終票房還不足100萬新臺幣。

  *佳導演:

  預測:魏德圣

  提名:魏德圣(《賽德克·巴萊》)、姜文(《讓子彈飛》)、許鞍華(《桃姐》)、張猛(《鋼的琴》)

  相比于*佳劇情片的提名,*佳導演中只是減少了《到阜陽六百里》的導演鄧勇星。

  魏德圣曾在創作手記《導演·巴萊:特有種魏德圣的<賽德克·巴萊>手記》一書中詳細的記錄了從初期籌備到制作這部影片的過程,個中的酸甜苦辣自然不是導演自己才能體會,何況,作為一個很年輕的超過世代的代表,導演出這樣一部史詩性的作品實屬不易,而預計金馬獎也會將魏德圣送上*佳導演的圣壇。

  *佳紀錄片:

  預測:《金城小子》

  提名:《尋找背海的人》、《金城小子》、《青春啦啦隊》

  由侯孝賢監制、姚宏易導演的《金城小子》,是一部以被海外藝術評論家贊為“中國*重要的畫家”的劉小東為主人公的紀錄片,鏡頭跟隨著他回到故鄉的足跡,傳達出作為一位外來人/返鄉者的焦慮與困頓,也被侯孝賢贊為“小姚像是小東的第三只眼,穩定而輕盈,記錄了小東從無到有的、神秘的、不可思議的作畫過程。小東的每一幅畫,是片段呈現*部,是瞬凝結了此刻的現實和他的童年記憶。他面對面的直接畫,不閃躲,不依傍,老老實實往實里去畫,那一刻,他穿透了自身,并且,穿透繪畫這件事”。影片有望獲得*佳紀錄片獎。

  *佳創作短片:

  預測:《不知者》

  提名:《小偷》、《老四》、《不知者》、《無名馬》

  四部短片都是以普通人(偏向于邊緣一點的人物)為主角,講述他們的生活里的困頓與遭遇。其中《小偷》聚焦于城市青年男女,再帶出小偷;《老四》是著眼于當代中國農村中的復雜的親情關系,并由死亡帶出;而《無名馬》是以青少年的學校生活為焦點;《不知者》則從不同人的角度看待一個醫療事故的問題。

  *佳新導演:

  預測:九把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提名:九把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烏爾善(《刀見笑》)、徐浩峰(《倭寇的蹤跡》)、杜家毅(《轉山》)

  如果這個*佳新導演的提名是放在亞太影展或者金像獎之類,可能競爭會更加激烈一點,但這是金馬獎,由首次當故事長片(之前九把刀導演的《愛到底·三聲有幸》是短片)導演的九把刀勝出似乎問題不大,更何況,另外三部作品也各自有自己的問題所在,如《刀見笑》的風格、質量不大統一,而《倭寇的蹤跡》實驗性過于濃烈,但導演的影像風格卻不大明顯。

#1樓
發帖時間:2011-11-25   |   查看數:   |   回復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