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yayuanjian

 雜項收藏是指在收藏“主流”——書畫、陶瓷、玉器、家具、古籍善本、珠寶、郵品、錢幣等大項之外的類別,主要包括竹、木、牙、角、文房四寶、漆器、繡品、銅器、佛像、鎏金器物等,以及一些無法準確歸類的物品如掛飾、手串、核桃等,*大的特點是易于把玩。
北京、上海的雜項拍賣近兩年來也愈發熱鬧,而廣東的雜項拍賣卻頗為冷清。有行內人士表示,雜項收藏主要有幾個困難:雜項比較瑣碎,顯得廣而雜;目前仍是小部分人因個人喜好而進行的收藏,難有廣闊的交流空間;信息不透明,難以準確定價;部分藏品的保存難度比較大,如繡品在南方容易毀壞;收藏品大量散落在民間,拍賣公司征集和鑒定有難度。 

    廣東省鑒藏家協會秘書長、收藏行家何國均表示,廣州的收藏圈內其實有部分行家專注于雜項收藏,各種類別應有盡有,但藏家們都認為市場未透明化,不知道如何定價,也有部分藏家認為市場未到高位,不急于出手,不妨搜羅精品等待市場時機。

    據廣州藝術品拍賣行瓷雜部經理沈貴估計,目前廣州的雜項藏品價格平均比北方市場低至少3成,市場開發還需要幾年的過程。她表示,這和陶瓷收藏的過程“異曲同工”:上世紀80、90年代,廣州藏家對陶瓷的認識仍很少,但到2000年后,陶瓷收藏大熱。可以預見的是,當書畫、陶瓷經過高潮期、調整期,進入理性成熟期后,隨之而來的將是厚積薄發的雜項收藏市場。

 ◆竹器:

    近幾年,竹刻器物是雜項中表現*為活躍的一類,5年內估計翻了3番。市場上*常見的是竹刻筆筒。竹刻藝術的*眾多,主要集中在明、清前期和清后期。

    明代竹刻的技法主要有三種:一是嘉定派,以深刻表現高浮雕或圓雕的刻法(朱鶴、朱纓、朱稚征);二是金陵派,以淺刻或略施刀鑿即可成器的刻法(濮仲謙);三是以留青作陽文花紋的刻法(張希黃)。清前期繼承了明代的刻法,乾隆時期仿古之風盛行,在竹刻中亦出現了仿青銅器的竹雕。

    何國均建議收藏愛好者們把眼光放在一些小*的作品上,如果價格只是幾千幾萬元完*“買得過”。

    ◆文房四寶:

    文房四寶是雜項中的大類,又稱文玩,主要指筆、墨、紙、硯,其中硯是四寶之首,端硯是四大名硯之首,近年來受到市場關注。而筆、墨、紙難以保存,收藏較少,如明清毛筆已可算得上是稀世珍寶。

    其他小文玩,比如硯滴、壓尺、香筒、筆筒、筆床、鎮紙、水注、筆洗、水盂、臂擱等,也開始出現在拍賣市場上。

    有收藏人士認為,普通的收藏者們可以把重點放在精致但材質比較普通的竹、陶、瓷等文玩上。

    ◆銅器(青銅器不包括在內):

    近年銅器的熱點在銅爐、銅鏡上,某些清代仿明的宣德爐價格已經可以萬計,明代的宣德爐價格更是居高不下。

    真的宣德爐除銅之外,還有金、銀等貴重材料加入,爐質特別細膩,呈暗紫色或黑褐色。年代早遠、有特殊工藝的銅爐如灑金銅爐和錯金銅爐值得選擇,質量比較重、底款講究方正有大氣、整體感協調、品相完好、銅質佳。

    銅鏡也以古為貴,戰國、唐代銅鏡價格*高,其次是漢代銅鏡,宋、元、金時代的銅鏡價格較低,明、清時代的銅鏡價格更低。

http://www.chinagem.org.cn/

#1樓
發帖時間:2011-08-24   |   查看數:   |   回復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