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cai

 創建于公元1848年的中國民族品牌老鳳祥,將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傳承與創新,在品牌建設、發展規模、產業結構等方面不斷突破,已發展成為中國珠寶首飾業的領軍企業之一。

 


老鳳祥銀樓城隍旗艦店夜景


老鳳祥品牌囊括了眾多*品牌和諸多國際品牌榮譽,不僅曾獲“*”、“中國*”、“中國商業*”、“中國商業服務*”、“中華老字號”等稱號,更被評為 “中國500*具價值品牌”、“亞洲品牌500強”以及 “*珠寶100強”。2008年,老鳳祥金銀細工工藝榮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公司又獲得多個獎項:再次入選“中國500*具價值品牌”榜, 并獲得“上海十大品牌”、“上海100強”企業,“上海設計之都年度品牌大獎”、“首屆中國黃金珠寶行業*具影響力零售品牌”、“*國珠寶飾品誠信經營服務十佳單位”以及“ 第五屆上海市慈善之星”等榮譽稱號。


老鳳祥長期堅持品牌發展戰略和品牌營銷的市場策略,以品牌為先導,拓展*國市場,完善營銷網絡布局。企業的跨越式發展戰略成效顯著,*國的總銷售額從2001年的7.1億元已上升到2012年的249.97億元,*新品牌價值達116.72億元;老鳳祥遍及*國的連鎖銀樓達700多家、2300多個銷售網點,市場覆蓋率達90%以上,在行業處于*地位。在此基礎上,老鳳祥又加快海外拓展的步伐。2012年已在澳大利亞的悉尼開設國外*家老鳳祥特許專賣店,并著手向港澳和歐美市場拓展。在營銷策略上,堅持“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思路,進行高端產品、開通VIP等新的營銷渠道,嘗試無店鋪營銷的新模式。在產品開發上,著手時尚類高端用品的延伸,不斷與國際接軌。


名品樓夜景外立面


老鳳祥在業內率先形成從“黃金、鉑金、鉆石、白銀”老四大類首飾,向“白玉、翡翠、珍珠、有色寶石”新四大類首飾產品結構的延伸。從”八仙過海“(八大類產品)到“十*十美”(象牙、旅游紀念品、工藝品等十大類產品)。如今,老鳳祥的設計團隊匯聚了行業內*多的*、市級首飾大師,也形成了老中青梯隊化而且年青“新銳”設計師占大多數的100多人的設計師團隊。老鳳祥擁有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既有首飾研究所、大師創意工作室,珠寶首飾分公司,還有鉆石加工中心;既有象牙、玉石、翡翠的專業分廠、禮品加工廠,又有企業營銷專業公司,還有拍賣行,典當行等服務產業。

 

老鳳祥也不是一出現就名滿天下的,下面我們來看看老鳳祥的發展之路

 

起步

 

1934年(民國23年)7月7日,從日本回國的吳羹梅等人在上海準備用五萬元的資本金開辦一家鉛筆企業。1935年(民國24年)10月8日,“中國標準國貨鉛筆廠股份有限公司”在斜徐路正式創立。1936年(民國25年),注冊了“鼎”牌(28768)和“飛機”牌(28787)商標。1937年(民國26年),隨著“第二次中日戰爭”的爆發,工廠被搬遷到了武漢,宜昌和重慶等地。1942年(民國31年),更名為了“中國標準鉛筆廠股份有限公司”(中鉛公司),到“第二次*大戰”結束時生產了約5141.4萬支產品。為了順應當時的時代背景,早期出廠的鉛筆筆身上還印有了“中國人用中國鉛筆”八個字。1946年,公司重新被搬回了上海,但是因為隨后幾年嚴重的通貨膨脹使得業績逐漸下滑。


 擴張


1949年9月,幾套制造設備被送到了黑龍江省的“公私合營哈爾濱企業公司”,合資成立了“公私合營哈爾濱中國標準鉛筆公司”。1950年7月,成為了“公私合營”企業。1954年3月,推出了“中華牌”101繪圖鉛筆。1954年10月,重新改名為了“公私合營中國鉛筆公司一廠”。1955年6月,改名為了“公私合營中國鉛筆一廠”(中鉛一廠)。1956年1月,合并了“公私合營中國鉛筆三廠”(原“長城鉛筆廠”)與“五華五金文具制造廠”等公司。1958年,雖然開始從日本和西德等地進口了制造設備,但是在這段時期產品的質量和業績都非太穩定。1965年,工廠生產了超過3.23億支鉛筆。1966年,隨著“文化大革命”的開始,其生產結構受到嚴重影響。1979年,“中鉛一廠”開始了自己的重建過程。1984年,基本恢復了生產規模同時獲得了“年度局級文明單位”。1986年,為了適應*新的市場氛圍開展了業務變革。

 

1990年,老鳳祥成為了“國家一級企業”。1992年8月,在“國退民進”的浪潮中開始吸收外資成為了“中國*鉛筆股份有限公司”上市。1998年,“*鉛筆”收購了“上海老鳳祥有限公司”超過一半的股權,逐漸開始進入了金銀首飾領域[2]。2007年9月,“*鉛筆”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名字改為了“中國鉛筆”。2009年8月10日,又更名為了“老鳳祥”,而原來的“中鉛B股”成為了“老鳳祥B”,目前鉛筆與文具的銷售只占其年收入的百分之三。

#1樓
發帖時間:2014-09-28   |   查看數:   |   回復數:0